竹海景区 马云 摄
肖本归 报道
盘州市以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为核心,结合示范小城镇、农业园区、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六项行动计划、精准扶贫、生态移民等项目,依托传统特色农业和高科技果蔬种植、特色规模养殖、自然风光、古老村寨、民俗民情等资源,在旅游景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观光、生态农业观光等休闲度假产品,形成类型多样、特色互补、丰富多彩的系列乡村旅游产品,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,不断夯实脱贫基础。
科学规划引领。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农旅一体化建设、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”创建,坚持规划先行,按照“多规合一”要求,深入推进《盘州市空间规划“多规合一”试点》工作,将农业、林业、水利等多个规划融入其中。明确了把盘州建成“大健康山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”总体定位,编制完成乌蒙大草原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规划、妥乐古银杏景区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规划、“十三五”旅游发展规划、哒啦仙谷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、老厂竹海旅游景区建设发展规划等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。
引导农民参与建设。依托旅游景区现有资源,引导和扶持旅游景区所在地农民开展开办乡村旅舍、农家乐等形式的乡村旅游经营活动,使农民切实受益,推动农村加快发展。目前,妥乐村、舍烹村、坡上村、鄢官村、岩脚村等多个村寨农家乐、乡村旅舍经营户不断增多。近年来,由市旅游局牵头,各有关乡镇组织实施,不断推进乡村旅馆建设。一方面,政府着力做好对乡村旅游经营户的管理和引导,旅游、卫生等部门不定期对农家乐和农家旅社经营户进行检查,督促其规范经营行为,组织乡村旅游经营户参加各类培训,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。另一方面,多渠道筹措乡村旅游帮扶资金,争取上级乡村旅游贴息贷款、乡村旅游扶贫资金,扶持农家乐重点改造厨房、卫生间等设施,改善经营环境,提升接待能力。
融入“三变”改革。通过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,不断带动旅游景区农民参与投资建设,推动旅游景区以“三变”改革平台有效破解“三农”发展难题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增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。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景区19个村级集体发展资金以现金方式直接入股娘娘山园区休闲旅游产业,入股资金共92万元;有465户村民通过现金方式入股合作社,总股金达2000万元;有499户农户将土地折价入股合作社达210万元,农旅融合发展优势不断凸显。
打造旅游产品。以发展民俗文化、休闲农业、旅游购物为主要内容,推进盘州市乡村旅游发展。一是休闲农业游。以果林、花卉、大棚为基础的经济产出资源类乡村旅游项目,以发展哒啦仙谷、沙淤景区、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、九龙潭等旅游景区为重点,带动周边村寨发展乡村旅游。二是民俗文化游。发展以乡村民俗文化、风俗习惯为主题的民俗文化类乡村旅游项目。重点推出彝族火把节、布依族布依歌节、回族古尔邦节及采花节等民族文化传统节日,不断推出撒麻舞、海马舞、芦笙舞、达体舞及大筒箫等民族歌舞,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。三是新村风貌游。结合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打造具有特色的民族村寨,重点建设妥乐村、岩脚村、鄢官村、舍烹村、麻郎垤村、陆家寨村、海坝村、贾西村等一批民族文化村寨。四是农家乐体验。依托全市旅游景区发展,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,推进旅游景区农家餐馆、农家旅馆发展,并积极推出本地土特产品、旅游商品等。
目前,盘州市累计投资120亿元陆续打造了农旅融合4A级景区3个(妥乐古银杏、哒啦仙谷、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)、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(妥乐古银杏、乌蒙大草原、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、哒啦仙谷)、3A级景区3个(沙淤景区、虎跳峡景区、九龙潭景区),其中4个旅游景区纳入全省“5个100工程”旅游景区。哒啦仙谷景区荣获“贵州省十佳旅游景区”称号,娘娘山景区荣获“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”称号。
主办:中共盘州市委员会 盘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:盘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箱:pxdzzwb@163.com
黔ICP备17007820号 建设与维护:盘州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建议使用IE7.0以上,分辨率1024*768浏览本网站
地址:贵州省盘州市凤鸣北路1号党政大楼 技术支持:泰得利通 政府网站标识码:5202220034 网站咨询:0858—3636249 3639175 访问量: